螺旋模型是一种演化软件开发过程模型,它兼顾了快速原型的迭代的特征以及瀑布模型的系统化与严格监控。螺旋模型最大的特点在于引入了其他模型不具备的风险分析,使软件在无法排除重大风险时有机会停止,以减小损失。同时,在每个迭代阶段构建原型是螺旋模型用以减小风险的途径。螺旋模型更适合大型的昂贵的系统级的软件应用。
1988年,巴利·玻姆(Barry Boehm)正式发表了软件系统开发的“螺旋模型”,它将瀑布模型和快速原型模型结合起来,强调了其他模型所忽视的风险分析,特别适合于大型复杂的系统。
螺旋模型很大程度上是一种风险驱动的方法体系,因为在每个阶段之前及经常发生的循环之前,都必须首先进行风险评估。在实践中,螺旋法技术和流程变得更为简单。迭代方法体系更倾向于按照开发/设计人员的方式工作,而不是项目经理的方式。螺旋模型中存在众多变量,并且在将来会有更大幅度的增长,该方法体系正良好运作着。
优点
1)设计上的灵活性,可以在项目的各个阶段进行变更。
2)以小的分段来构建大型系统,使成本计算变得简单容易。
3)客户始终参与每个阶段的开发,保证了项目不偏离正确方向以及项目的可控性。
4)随着项目推进,客户始终掌握项目的最新信息 , 从而他或她能够和管理层有效地交互。
5)客户认可这种公司内部的开发方式带来的良好的沟通和高质量的产品。
缺点
很难让用户确信这种演化方法的结果是可以控制的。建设周期长,而软件技术发展比较快,所以经常出现软件开发完毕后,和当前的技术水平有了较大的差距,无法满足当前用户需求。
螺旋模型的项目适用:
对于新近开发,需求不明确的情况下,适合用螺旋模型进行开发,便于风险控制和需求变更。
本文来自网络投稿,仅供学习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该文观点仅代表原作者本人,本站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抄袭侵权/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1762202553@qq.com反馈,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 展开阅读全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