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杀伯仁,伯仁却因我而死”的典故
伯仁是东晋名臣周顗,字伯仁。他出生在势力庞大的琅琊王家,14岁的时候就表现得天赋异禀。当时的一位名儒曾告诉他堂哥王敦:“王导容貌不凡, 志气高远, 将来必是将相之才!”果不其然,长大后的王导和司马睿过从很是亲密,立志辅佐他复兴大晋王朝。他一直追随司马睿从琅琊王到安东将军,然后利用琅琊王氏的身份和地位,帮助司马睿树立威信、招揽人才。
那么周顗的遭遇到底怎样呢,周顗后来是一直跟着王导的,因为行事过于正直,被王导王敦两兄弟猜疑,后有一次王敦王导两兄弟危矣,周顗有上述劝谏王导,但当时王导并未看到,且听信王敦谗言,认为周顗不忠,虽未明言说处死周顗,但其后周顗确被陷害致死。
之后王导在整理谏书才发现周顗的谏书,不禁悔道;吾虽不杀伯仁,伯仁因我而死。幽冥之中,负此良友。
本文来自网络投稿,仅供学习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该文观点仅代表原作者本人,本站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抄袭侵权/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1762202553@qq.com反馈,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 展开阅读全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