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光绪皇帝是个悲剧呢?光绪皇帝的悲剧在于,在热血冲动的年纪又碰上权力的幻觉,自己明明在镣铐上舞蹈,却以为凭着自己不坚强的意志就能推行下莽撞的改革。但这只是一个悲剧内核的表面。更残酷的在于,受到了如此大挫折的光绪,经过反思而变得成熟时,却发现再也没有资格去阻止更大的灾难,这个更大灾难就是,庚子国难,在西太后宣战的前夕,光绪已经意识到,战争的后果,并竭力想阻止西太后对列强宣战。
光绪帝一生悲剧,慈禧太后想揽权,就立个年幼的皇帝。这样他的一辈子就注定了。生性懦弱,相当于是个皇宫里的囚徒。他没有机会,也没有可能成为一代枭雄。他的生活环境注定了他只能当个慈禧控制下的傀儡。 慈禧这老女人,心里很有问题。给他许的皇后妃子都什么鬼样子?也难怪光绪一生无子。其实同治皇帝得花柳病死了,恐怕给他配的皇后妃子也让人没法看。光绪是有些理想的,不甘做亡国之君。甲午战败并非他的责任,没实权什么都谈不上。
但他变法了,变得很幼稚,但终究开始尝试改变。但他忽略了,他没有建立起自己的核心团队来,也没有尝试抓住军权。任用几个投机文人乱改,什么效果也起不到。直到变法要失败时,维新派才想到要依靠队伍。袁世凯投机没支持,变法失败。光绪帝也被慈禧太后囚禁。慈禧薨毙,肯定不会放过光绪。光绪恨透了慈禧太后,38岁的年龄,肯定思想也成熟了很多。他一定会清洗的,他也肯定知道自己性格懦弱。但他也肯定幻想能重掌大权。但慈禧太后精明,没有给他重新登上历史舞台的机会。实权人物袁世凯也不可能,所以他一生悲剧。
不知最后临死时,他是否记起那个刘子鸾,愿后身不复生王家,光绪帝本该在掌握一定皇权时就注意组建自己的团队,尤其是拉拢队伍实权人物。联合盟友,他应该烧的第一把火其实就应该是诱杀慈禧太后,再不成也要幽禁之。由此令满朝文武必须向其效忠。然后才能谈变法,光绪远没有北魏的傀儡皇帝有胆略,实权人物尔朱荣入朝,孝庄帝敢持刀当朝捅杀。作为亲政的皇帝,他有理想有抱负有热情,责任感强,工作认真,乐于接受新思想。
他对时局的把握,在大方向上总体准确,奈何经验匮乏,水平有限,权术不通,性格又偏急躁,加之处处受制于人,抉择时刻往往手足无措,甲午战争如此,戊戌变法也一样。他在变法后期给杨锐的密诏里问诉苦说恐皇位难保,有没有什么办法,既不让太后反对,又能贯彻变法,除尽昏聩老臣,可见他已经到了无计可施的境地,竟开始妄想有什么捷径。捷径是没有的,最后只有一场维新派失败的事变把不知情的自己也彻底拉下了水。但皇位不保,倒是差一点成了真,作为囚徒天子,他失去了人身自由,一举一动都被监视,连打鼓宣泄情绪都要被太后限制。关键时刻发表意见,如力主剿灭义和团,也完全不被太后理会。
但他并没有心灰意冷,表面屈服,实际上韬光养晦,暗地里和太后耗时间,同时关心时事,不断学习,为日后卷土重来做准备。他忍了十年,他的见识,水平乃至于性格多少都会从幼稚走向成熟,不少人也期待着他重掌大权后的表现。没有人知道他那时具体的想法,如对于袁世凯,是打算杀之而后快,还是不计前嫌委以重任,对于十年来在海外不断宣传并编造所谓衣带诏搞得自己处境更加尴尬的康有为,是否还会如十年前般信赖。太后的身体一天不如一天,曙光就在眼前,他再怎么隐忍,也不免喜形于色。
可惜就在历史的篇章翻页的二十个小时前,他被药死了,窝囊地结束了自己短暂意气风发但终究悲惨的一生,所有的小心思和努力,都被证明从一开始就不会有结果,光绪皇帝幼时好学,偶尔会闹情绪,但没有暴戾骄横。长大后敬畏慈禧,但有主张有志气。温良平和,算是一个不错的人。以皇帝来说,光绪不是昏君,也远远不是明君,忧国忧民舍身忘位,但手腕稚嫩急于求成,不算是一个成熟的政冶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