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叛逆者》是一部好剧,可能看过这部剧的人都能认识到这一点。但是,男主角林楠笙的扮演者朱一龙有多优秀,也许很多人都没有意识到。
在短短43集、每集40分钟的剧情里,朱一龙在全国观众的面前把民国元年“临难而生”的林楠笙跌宕起伏的一段人生展示得淋漓尽致——13年时间跨度,15种身份变化,6个成长阶段,四座城市来回,两大阵营转换——这样一个单看文字描述就能感觉到非常复杂棘手的角色,朱一龙不仅演出来了,还演得满堂喝彩,让全国观众反复追着这部剧看,也让全国各大卫视和地方台反复播放这部剧至今播了163轮(其中22轮是上星台)。
一、13年时间跨度:
1936年的林楠笙是个24岁的热血青年,1949年的林楠笙却是一个37岁的成熟特工。这中间的13年他经历了师范毕业南京特训、上海入职误入果党、伪装身份窃取情报、舍命拼杀升任队长、枪林弹雨保家卫国、肺部中弹香港养伤、重庆升职接任邮差、重回上海搅弄风云、王者归来气场全开、亲友死绝孤注一掷、革命胜利孤身一人。
试想,如此跌宕起伏波澜丛生的13年,剜肉剔骨重塑筋脉般的成长过程层层递进,几乎可以说是步步血泪,有多少人能演得清楚明白?又有几人能在合适的年龄以符合人设的面容、体态出演?有谁能比刚刚而立、主动为角色减重瘦到脱相、为了模仿哮鸣音日以继夜观看尘肺病人记录影像的朱一龙演得更好?!
二、15种身份变化:
林楠笙一开始只是①毕业于师范打算教书育人谋生的“林楠笙”,但是从他毅然弃笔从戎加入特训班开始,他先后成为了:②军统上海站的菜鸟特工“小林”、③女主大学的中文系助教老师“徐立文”、④浴血拼杀战功累累的“林队长”、⑤刺杀日军高官的“高志礼”、⑥与女主假装夫妻的“林仕贤”、⑦冒险护送女主的“陆立明”、⑧肺部中弹后不得不在日军医院里忍辱养伤的“庞家骏”、⑨伤病未愈消沉颓废的“陆云堂”、⑩重回上海王者归来的“加特林”、(11)任务紧急孤注一掷时刻意嚣张的“林上校”、(12)传递情报时一步一个鼓点的“戏班管事”、(13)大局为重先杀卧底以绝后患的“邮差同志”、(14)落水被救后带着多位故人的影子临时成为教书先生的“左老师”、(15)革命胜利后孑然一身的“林首长”。
有些影视剧中演员一人分饰两角,粉丝都能夸得天花乱坠,这部剧中朱一龙平均下来每隔两集半就换一个身份,而且每个身份他都演得生动鲜活、特色鲜明,观众都能挨个分清、记住,这不得夸上天?
三、6个成长阶段:
演员朱一龙曾经说过,他把林楠笙这十三年的经历大致划分为六个成长阶段,作为观众,我也看到了林楠笙的六个阶段:
⒈菜鸟特工时期的林楠笙被无数观众戏称为“眼睛大、腿长,还不用睡觉”的猫头鹰,因为他吃苦耐劳又胆大心细,差点把我党同志一锅端。但是此时的他对敌经验不足,所以我党同志还能应付,通力合作之下还能把他亲自看管用以引蛇出洞的我党叛徒成功“锄奸”,他就只能自认“失职”总结教训,然后在新任务中连“茶言茶语”都能信口拈来,属实成长迅速。
⒉伪装成徐立文的林楠笙照朱一龙所说就是“比林楠笙更林楠笙”。徐立文这个大学助教,只有身份是假的,他的性格、爱好、理想和爱情这些都是真的。徐立文就是林楠笙最初的人生规划,是他最想成为的样子,如果没有外敌入侵,林楠笙不会加入特训班,他会按部就班成为徐立文。
⒊陈站长叛国后大受打击三观崩塌怀疑自己怀疑所有人的林楠笙在顾主任的提点下明白了一个重要的人生哲理——信仰不该依附于任何一个人。于是他将怒火转化为炮火,即使单枪匹马拼着这条命不要也想杀了陈站长,因为只有陈逆死亡,救国志士才不会有被出卖的风险。然后他发现还有人比汉奸更可恶,竟然出卖自己的战友,只为了谋求个人利益,他越来越怀疑自己所在的党派,怀疑自己选择的救国道路也许是歧途。
⒋肺部中弹后在香港养伤的林楠笙因为心力不济被迫清闲下来,国人依旧在受苦受难自己却无能为力无法施救,这种感觉简直糟透了,于是他开始消沉、颓废,拍桌子掀碗。然后他听到了伟人的伟大宣言,他迅速地完成了自我觉醒,他终于明白他该和果党决裂,投入我党的怀抱,为实现伟大的共产主义事业而抛头颅洒热血。
⒌在重庆目睹顾主任的死亡并且迫不得已踩着这位他欣赏、信任并感激的革命前辈的名誉和尸骨往上爬的林楠笙浴血重生后重新回到了上海,这段时期他被观众戏称为“加特林”,因为转投我党接任“邮差”后的林楠笙就像一个杀伤性武器——林副站长不仅升官发财拓展了人脉,还把猫头鹰小林的“卷”、顾主任的“狐”、陈站长的“拽”和王站长的“摸鱼”精神汇聚一身融会贯通,此时的他有种无人能敌的气场。
⒍落水被救后在斜塘镇养伤的林楠笙带着多位故人的影子和他们一起看到了革命胜利红旗漫卷,也成为了我党的“林首长”,这段时期的他不再年轻,也不必时时刻刻绷紧神经和敌人周旋,他轻松了,也沧桑了。这些年为了救国救民,他属实付出了太多——亲情、爱情、友情、师生情,他全都失去了。孑然一身的他轻松得仿佛一片落叶,有去处,却无归途。
以上六个成长阶段,单看文字描述就知道有多复杂难演,也就是朱一龙这样科班出身、戏龄超十年的正经演员才敢演,也就是他这种能吃苦又聪明还肯花费时间和心思去琢磨剧情和人设的演员才能演好。
四、四座城市来回:
林楠笙出场是在南京特训班,接着被陈站长挑中带去军统上海站,肺部中弹后他在香港治疗养伤,然后去了重庆在官场中摸爬滚打,最后回到上海大杀四方。
不同的城市也给林楠笙留下了不同的鲜明印迹:南京的林楠笙最鲜活,因为有挚友和理想;上海的林楠笙最忙碌,因为他说“我要战死在这里”;香港的林楠笙最颓废,觉醒时也最鼓舞人心;重庆的林楠笙最辛酸,因为不得不做违心的事。
以上这些特质,朱一龙都把握精准、演绎生动,一分不多一分不少,不刻板也非模式化——至今回想起来,笑得最开心的还是第一集中离开特训班时那个敬礼告别挚友转身奔赴理想的林楠笙。
五:两大阵营转换:
林楠笙对于救国道路的选择在当时我国两大党派中间的转换,是这部剧最值得称赞的一点。
他一开始误入果党,后来转投我党,原因很多,有良师的引导、挚友的推动、心上人的感染,但归根到底是因为果党自身的腐朽不能救国,最主要还是因为伟人的伟大宣言让他完成了自我觉醒,为他拨开了人生道路上的迷雾。
这样的转党原因,强调了自我觉醒,弱化了外界因素影响,是同类作品中不曾见过的升华,属实高级。林楠笙转党的心路历程也是同类作品中不曾见过的细致入微、层层递进、水到渠成。
朱一龙的表演更是同类演员中不曾见过的感染力、共情力超强,仿佛不止是他化身成林楠笙活了那十三年从果党到我党,在他的带领下,观众好像也穿越时空去到那个动荡不安的年代过了十三年抛弃果党转投我党。
总的来说:
林楠笙并不只是一个人,他是无数人的缩影,他代表着无数生于乱世挣扎求存、被时代的洪流裹挟着寸步难行、却从未放弃救亡图存、始终坚定信仰、摸索着走向正确的救国道路的有志之士。
这样的一类人,用文字描述再多篇幅也显得苍白、单薄,然而朱一龙的沉浸式表演仿佛“请灵上身”——
他用一副虔诚的甘愿为表演艺术奉献所有的身心,请来那些为了国家和人民呕心沥血、舍生忘死的英灵,请他们借由他的身心重活一次。借此让今时今日生在红旗下、长在春风里、早已不识愁滋味的国人亲眼看见历史,然后铭记历史,居安思危,奋发图强。也让那些英灵在戏幕落下的间隙亲眼看看如今这华夏盛世太平中国——看看他们用血泪和汗水浇灌出来的,革命胜利的果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