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12月,鬼灭之刃游郭篇开播了!进击的巨人完结篇也开播了!咒术回战剧场版上映了!等了许久jojo石之海也能在小破站看了!而就在这寒冷刺骨而又热血沸腾的12月,这辆伊兰特卖出1w7千多台,成为了现代最卖座的车型,为什么这辆伊兰特能有这样的销量?很简单,价格诱人!产品力够硬!而产品力表现在哪?实用性加颜值啊!而一辆车的实用性,我认为最重要的就是开起来怎么样!
咒术回战0
JOJO石之海
这辆伊兰特给我最大的感受,就是车身刚性很强,但避震却很软。比如你在快速并线,或者过弯的时候,都是车身先有一个很明显的反应,然后避震才不太着急地跟过来。让我一度怀疑现代是不是先做出的伊兰特N,然后换了根软避震就变成了普通的伊兰特。
不过较软的避震也让日常驾驶变得非常舒适,过一些起伏路面的时候阻尼不会一下把弹簧拉住,而是让它有一定的回弹去化解颠簸。但是当经过一些比较大的坑洼时,避震触底的那一下回弹效果并不是很好,如果再舒适一点厚重一点,我感觉会更好。那我比较喜欢的一点是它的回正力矩非常到位,尤其是低速调头或者停车的时候,这说明它底盘的两个主销倾角做得非常不错,但是整体方向的指向性就比较模糊了。
动力方面这台试驾车搭载的是1.4t发动机,匹配双离合变速箱。先说这个变速箱,我只有在起步时感觉到那种双离合独有的半联动才知道,哦它真的是双离合。有点太平顺了,创动确实没有了,但是相对的双离合那种干脆利落的感觉也没有了。不过整体动力的输出还是非常线性的,并没有任何突兀的地方。
NVH方面这台车的噪音基本都来自于轮胎,其它声音的抑制还是比较不错的,所以总结起来就是这台车非常好开,整体很顺滑很可控,但让我比较可惜的是,它有着炫酷的外观,有着很不错的运动底子,但却并没有让它开起来很运动。不过也可以理解,毕竟这个级别大家都是以舒适为主。
但实用性除了要好开,那还得好用。这台伊兰特的配置还是比较丰富的,就拥有方向盘加热这一项配置,在北方,冬天,我可以断言——妈妈再也不会让我开车带上手套了。
另外车机系统的本土化也跟得上主流,显示效果、系统运算速度、语音识别效率等等都算不错,只不过系统的生态应用拓展我觉得还需要进一步的升级,才符合现在发展潮流。内饰的设计我比较喜欢白黑的那款,因为从颜色搭配你就能读懂设计师的意思——更能凸显“驾驶座舱”的概念。而这个黑色内饰,你只想问问设计师,咋就不能用点更好的材质呢?另外我还想吐槽一点,就是中控这个音量调节,两种调节模式有些没有必要,还不如把空调或者座椅、方向盘加热的按键下放。而且这个按键的声音,难道不像是在打电报?
除了实用性,这辆车最大的特点也是最有争议的地方,就是这个颜值了。再夸张再激进的设计它都是从功能性为出发的,我认为这辆伊兰特也不例外。车头如果回归到油泥模型肯定和其它车不一样,首先它打破车灯和前杠的位置关系,尽可能地把车灯的位置向下延伸,同时打破车灯和中网的位置关系,融为一体,消除了边界感。所以车头看起来又低又宽,那这样做目的就是让空气阻力尽量变小,前唇处的空气向两边扩散到导流口,进入前轮拱;中网没有进入机舱内的空气,沿着融为一体的车灯也向两边延伸,流至两侧车身,我觉得这就是它做隐藏车灯一个非常重要目的,中网和车灯中间并没有任何的拐点,空气可以非常顺滑的流过。
而到这里还没完,我们再来看侧面。车身侧面我把它分为两层,以中间的腰线为分界点,上面从前大灯到后面的小鸭尾,形成了一个非常明显的空气通道,而在这个通道的尾部也就是c柱的地方有什么?一个类似扰流的一个小装饰,你先别管它有没有作用,起码放在这里它就是对的。
而下面这一层,从前轮拱到后轮拱的面,是先内凹再外凸,这样做的目的是尽可能地整理前轮拱出来的扰流,让它变得顺滑,同时减少空气对后轮的干扰。所以我觉得这辆车放进空洞应该会吹出很不错的空气动力线条。但是问题来了,它好看吗?
我认为有很多人都接受不了它的外观,原因是因为这辆车细节太过于丰富且突出,而受限于级别整车尺寸并不大,所以看上去不够简洁,主体并不明显。我认为这个设计更适用于大车,比如同样的设计语音途胜L就显得饱满很多;最重要的是这辆车的视觉效果太过低趴,犀利,细节又丰富,所以让17寸的轮圈并不显大,就导致整车的stance,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姿态不够立,轮圈撑不住车身。所以我认为这不是伊兰特设计的完全体,它的最终形态,应该是伊兰特N
韩国车近些年因为种种原因在市场上的表现并不太好,而这辆伊兰特作为主销车型确实有它的亮点。个性的外观,舒适的驾驶感受让它的产品力表现并不弱。所以如果你正在持币待购,而且预算恰好是这个范围内的,那么我真推荐你去4s店试驾感受一下,也许你能被这辆伊兰特吸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