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家三代忠烈戍守边疆、保家卫国,让世人看到了杨家对国家的忠诚。
为了抵御外来入侵,杨家六子,皆牺牲在战场,但却毫无怨言,让世人看到了杨家对国家的忠心。
而杨氏的后人,每每提起这段历史时,总是颇为自豪。
不过,这么庞大的一个家族,现在却好像销声匿迹了一样,甚至很多人说,难道杨家真的没有后人了吗?
当然不是,只不过,杨家虽有后人,但处境却并不好,昔日的风光也早就不复存在了,如今杨家的37代传人杨开华,空有一身绝技,却苦于无人继承。
因战争移居四川
历史上杨家将的故事,感动了无数人,天波杨府,不仅有感天动地的英雄先烈,更出了杨排风这样的杨门女将。
北宋时期,外敌入侵,严重威胁了朝廷的统治,也让百姓生活民不聊生,为了抵御外敌,杨家七子挺身而出。
令人痛心的是,杨家将七子去,六子回:在出征的七个人之中,有六个都在战场惨遭毒手,为国捐躯。
这样的故事,让无数人为之感动,杨家世代忠烈,一生都在为了保卫朝廷而战,守护着自己的国土与百姓。
原本居住在开封城的杨家人,在靖康之变发生后,又遭遇了蒙古人的入侵。
为了躲避战乱,于是不得不转移阵地,背井离乡,一路流浪到了四川等地,之后,杨家的后人,便在四川定居了下来。
因为杨家将名声在外,当时逃到四川的杨家后人,为了不引起外界注意,也为了自己的生命安全,便开始过上了隐姓埋名的日子。
这也是为什么,到现在杨家后人那么少的一个主要原因,祖先们隐姓埋名,后人自然不知道,自己的前辈究竟是谁。
当然了,也不是所有的杨家后人,全部都过着隐姓埋名的日子,对于当时的他们来说,虽然再也不能上战场,但祖先留下来的杨氏枪法,却不能因此而“丢掉”。
因此,即使是移居到了四川,杨家后人们也始终没有忘记,要练习枪法。
37代传人苦练枪法
到了杨开华这一代,已经是杨家的第37代传人了,小的时候,他就在家长的督促下,每天练习枪法。
那个时候,他还不知道,为什么长辈要强制要求自己学习枪法,他也不知道,自己所学习的这套枪法,究竟有什么意义。
但在家长的要求下,他还是每天起早贪黑地练习,后来,随着年龄增大,他也变得更加成熟,杨家将的故事,让他倍受感动。
作为杨家的第37代后人,他也深知,自己肩上的使命,自那之后,他练习枪法时,更加刻苦,很快就练就了一身真本领。
古有杨家将世代保家卫国,今有杨开华惩恶扬善,保一方太平,枪法对于杨开华来说,不是他欺凌弱小的“工具”,而是他保护弱势群体的最佳武器。
杨开华生活在四川农村,居住环境并不好,受当地民风的影响,经常会出现十里八村的恶霸欺凌弱小的情况。
每到这个时候,杨开华内心就十分愤怒,他所学习的枪法,在这时就派上了极大的用场,因为有了杨开华的震慑,很多恶霸都不敢滋生祸端。
对于杨开华来说,能够利用自己所学习到的枪法,保护村民不受伤害,就是最开心的事。
在这个和平年代,没有战争可打,学习枪法的唯一意义,就是能够做一些好事,他传承的不仅是杨家的枪法,更是杨家的精神,实在令人敬佩。
枪法传承成难题
杨开华作为杨家的第37代传人,虽然身怀绝技,但他一直都有一个问题,萦绕在心间,无法解决。
枪法是杨家祖祖辈辈传承下来的,可到了他这一代,后人竟无人传承。
他唯一的儿子,对学习枪法毫无兴趣,选择了外出打工,只留杨开华一个人在家,其实作为同龄人来说,很多人也非常理解杨开华的儿子。
在这个落后闭塞的小山村,如果一辈子屈居于此,那么自己的人生,注定不会有太大的成就。
现在时代好了,郑策好了,年轻人都愿意去外面见识更加广阔的世界,闯出属于自己的一番天地。
杨开华一辈子蜗居在小山村,儿子想要外出打拼,改变现状,这也很容易理解。
只不过,儿子这样的决定,对于杨开华来说,实在难以接受。
他觉得,如果儿子不继承枪法的话,那么杨家辛苦传承下来的东西,到了他这一代,就再也无法传承下去了。
他认为自己愧对杨家的列祖列宗,但是站在儿子的角度来说,他又非常理解儿子的想法,也尊重他的选择。
站在情感的角度,杨开华学习枪法,是杨氏的一种传承,也是精神的一种载体。
正是因为杨氏枪法的存在,才警醒着后人,要永远牢记历史,学习杨家将们世代保家卫国的精神。
但站在现实的角度来说,杨氏枪法,并不能帮助杨家的后人们,建功立业,或者是谋取任何利益。
它是一种“慈善性质”的继承,但人总要生活,要吃饭,如果为了学习枪法,而耽误了生活,就显得有些得不偿失了。
这些杨开华都很清楚,所以这些年来,他每当提起这件事时,总是痛苦万分。
他内心的纠结,对儿子的理解,都一一展现在了大众的面前。杨氏枪法无法传承,他也的确是无能为力。
总结
随着时代变迁,不只是杨氏枪法无人继承,还有很多流传千年的传统手艺,逐渐被人们所淡忘。
这不仅是时代的悲哀,更是时代的无奈。在现在这样一个现实的社会,大家每天都要为一日三餐而担忧,为家庭生计而不断奔波。
其实不管杨氏枪法能否继续传承下去,大家都不必感到惋惜。
每个时代,都有独属于这个时代的印记,生活在这样的时代下,我们唯一能做的,就是向前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