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快速了解沙俄历史,我们只聊脉络不聊细节,只需极短的时间读完全文,即可在脑海里建立一个清晰的沙俄历史”模型”。
沙俄,是俄罗斯的一个历史阶段,前有基辅罗斯和金帐汗统治期,后有苏联和今天的俄联邦。之所以称之为沙俄是因为这个阶段的主要特征就是沙皇统治,那为啥叫沙皇?简单的说就是为了区分方便。咱们封建王朝的最高统治者叫皇帝,欧洲中世纪各国除了国王以外,也还有一个或多个起码是名义上的最高统治者,它们往往依托的是古罗马帝国,就是宣称自己是罗马人的皇帝。
古罗马人称呼自己的最高统治者往往有两个叫法,一个是奥古斯都(意为神圣的、至高无上的),另一个则是凯撒(源于儒略凯撒的人名)。而咱们为了方便理解,往往把这两种称呼翻译为皇帝。可是罗马帝国是分东、西的,大部分欧洲国家所公认的皇帝,比如法兰克帝国时期”罗马人的皇帝”和神圣罗马帝国时期”罗马人的皇帝”,抛开继承性的真伪不说,就算是真的继承了,也只能说自己继承的是西罗马帝国,因为人家东罗马帝国(拜占庭)一直存在了一千多年,同时期好好地活在那里,继承便无从谈起。
但是后来东罗马帝国被奥斯曼土耳其灭了,北边的俄国开始宣称自己是东罗马帝国的继承者,此前历任统治者称呼都是莫斯科大公、罗斯大公之类的,这下可以称帝了。它们的最高统治者选择了凯撒这个叫法,在俄语里的发音大略是”沙”这个发音。这使得咱们翻译的时候就有了好几个选择,翻译为”皇帝”?不,容易与欧洲西部的皇帝相混淆;翻译为”沙”?不,单字的翻译不符合我们口语的表达习惯,且不容易让人了解其皇帝的性质。于是在”沙”后面加了个”皇”字以正其意,就有了沙皇的叫法,沙皇所统治的俄国历史时期也就被称之为沙俄。
好,我们在一边了解”沙皇”一词的来源过程中,顺带把沙俄建立以前的历史脉络和其在欧洲的法理定位都给了解透彻了,接下来咱们来看沙俄存续期间的起伏脉络。
沙俄建立之初在西欧人眼里,也仅仅是一个远在东边的”蛮荒之地”,在地理位置上看也确实是个标准的内陆国。由于此前长时间受蒙古人建立的金帐汗国统治,脱离并统一形成的沙俄建立之初统治者有两种选择,一种向西、一种向东。沙俄的真正”起步”是彼得一世时期,他选择了向西学习,为此曾乔装打扮去荷兰做学徒工,学的是造船,为的就是回国后把沙俄打造成同其他西欧强国一样拥有海洋的国家。
可以说后来的历届沙皇也都把这个事当成首要目标,彼得一世最关键的功绩就是从瑞典人手里夺得了西边波罗的海的出海口,今天那个地方叫圣彼得堡,苏联时期被称为列宁格勒,所以彼得一世被俄国人尊称为大帝。后面又出现一位从普鲁士嫁过来的女沙皇叶卡捷琳娜二世,她从土耳其人手里夺得了南边的黑海出海口,再加上与普鲁士、奥地利一起三分波兰获得大量领土,成为了沙俄历史上唯一两个大帝中的第二位。
后来拿破仑在欧洲”扫了一圈儿”,但面对沙俄超长纵深的寒冷天气下悻悻而归,且从此失败,使得当时的沙皇亚历山大一世一度成为所有欧洲王室的领袖人物。
但其实自叶卡捷琳娜二世之后,沙俄的国力就一直在走下坡路,其根源就是无论它怎么向西欧学,哪怕是启蒙运动、工业革命一个不落地跟着跑,依然挣脱不了农奴制的束缚。因为农奴制是沙皇的统治基础,扔了它就会威胁沙皇的地位,但如果不扔,任由其”绑着”沙俄经济迈不开步子,那么最终还是会威胁沙皇的统治地位。所以一届届沙皇就这么往后拖,直到再也拖不下去了。
到亚历山大二世时期,沙俄各种社会问题已经开始”火山爆发”,西欧各国都已看清这个国度的真实实力,通过对抗拿破仑而得来的短暂的”欧洲老大”形象早已不复存在。亚历山大二世不得已”顶了雷”,终于宣布彻底废除农奴制,结果也确实是被暗杀者炸死了。也正是他在位期间,从清政fu割走了15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并获得了东边的出海口海参崴。
接下来亚历山大三世怕被暗杀,整天躲着、藏着过着隐居生活。再往下就是末代沙皇尼古拉二世了,一战摧枯拉朽、日俄战争失败,二月革命终结了长达374年的沙皇统治,沙俄作为俄国一个历史时期走进了坟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