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稍有一点常识的人,没有谁不知道“四大古典名著”的。
早年,农村没有文化的老年人,讲起“三国”“水浒”、《西游记》,那都是一套套的。
印象很深的是电影《地雷战》中,村女民兵队长玉兰的老父亲,张口闭口都是“话说三国时期···”
相比于“三国”、“水浒”、“西游”,《红楼梦》的确是写给有一定文化水平人看的书。
世间早已有“红学”研究,因为《红楼梦》浓缩了古代封建社会的许多“本质”,充满了世事哲理。
毛主席老人家曾说,《红楼梦》最少得读三遍。
事实上,普通人能读懂“红楼”的真不多。
别看一些人可以顺口评价林黛玉、贾宝玉、王熙凤、刘姥姥如何如何,但说起《红楼梦》真谛,未必会说到点子上。
为后世留下如此宝贵精神财富的四大名著的四位作者,都很了不起,堪为永远被尊重的伟大前辈。
作者虽然都藏在名著背后,但书中定会有他们的影子和亲身生活体验,他们与书中的故事和人物是撇不清干系的。
不妨走进《水浒传》《三国演义》《西游记》《红楼梦》这四大名著的幕后,了解一下施耐庵、罗贯中、吴承恩、曹雪芹四位作者的个人生活经历,看看他们坎坷又非凡的人生。
四大名著中,《水浒传》成书最早,它的作者便是施耐庵老先生。
其生活年代多被认为是公元1296年—1370年,即元末明初时期。但也有人考证,说施耐庵的生卒年份应一同再推后几年为妥。
水泊梁山宋江起义的往事,源于北宋宣和年间。话本《大宋宣和遗事》,就描述了宋江、吴加亮(吴用)、晁盖等36人接竿造反的故事,这可能是小说《水浒传》的最初蓝本。
成书的《水浒传》,被认为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用古白话文写成的歌颂农民起义的长篇章回体版块结构小说。
施耐庵,名耳,又名肇瑞,彦端,字子安,“耐庵”是他的尊号。
他是今江苏兴化人,祖籍苏州,出生于兴化县白驹场。据说是孔子七十二弟子之一施之常后裔。少年时期,施耐庵在苏州城外浒墅关季氏私塾读书。
他天资聪慧,勤奋刻苦。爱博览群书,有过目不忘的本领,深受老师赞许。19岁时经乡试中秀才,29岁中举人,36岁经殿试与刘伯温同榜中进士,被朝廷任命为钱塘县尹。
施耐庵在任钱塘县尹两年,廉政爱民。他为人正直无私,不习惯官场尔虞我诈的黑暗陋习。
在一次替百姓辩诉冤情时,遭到上司无端训斥,令他自尊心大受伤害。深感自己耿直的性格不适应在衙门为官。一怒之下,愤然辞官回乡。
至正十五年(1355年)左右,张士诚起兵反元,在平江(苏州)称吴王。
张士诚得知施耐庵才华出众,又是辞职官员,就礼聘他为军师共同反元。
但不久,张士诚经不住元朝廷利诱而投降,施耐庵多次劝说阻止,张士诚拒不听从。施耐庵极其失望,便愤而辞去军师,避隐江阴祝塘东林庵,坐馆讲学寓居。
朱元璋发兵围攻平江,战乱波及江阴,施耐庵被迫投奔好友顾逖,到兴化躲避。他只将大弟彦明留在苏州原籍,带了续娶妻子申氏、二弟彦才和门人罗贯中,在战乱烽火中渡江北上。
此后,他先在兴化顾逖家中暂住,还由顾逖相助,在兴化以东人烟稀少的海滨白驹场购置了田地房产,隐居在那里,专心创作《水浒传》。
多年的官场和义军生涯,让施耐庵结识了许多文官武将和农夫盐民,他们生活中的许多故事,成了他创作“水浒”的第一手素材。
据说,梁山军师吴用,就有施耐庵本人在张士诚军中当军师的影子;“武松打虎”、“鲁智深倒拔垂杨柳”也都是他隐居生活中“打恶犬”、“斗恶霸”、“教训无赖”经历的艺术升华。
施耐庵一边讲学一边写书。
一天,他写到《水浒传》中拼命三郎石秀智杀裴如海,头陀敲木鱼这一段时,突然想到东林庵珍藏的木鱼木槌,心中疑惑不解。便向好友徐麒发问:
“你这庵里的木鱼木槌,为何像宝贝一样珍藏?徐麒说:这庵里原先住着一位老和尚,他念经拜佛用心极诚,一边念经一边敲木鱼。说着他用手指着木鱼的凹陷说:你看,想让他们懂得,读书,做学问就是要专心致志···。”
施耐庵听了,连连点头。心想:我写书,也必须有这种锲而不舍的精神才能成功。
事后,他提笔写下“耐庵”两个字,贴在门楣上。告诫自己要耐得住寂寞,专心写《水浒传》。
而外人不知“耐庵”其意,便尊称他为“耐庵公”。
时间长了,他也觉得这个名字挺好,干脆改名叫“施耐庵”了。
施耐庵写完《水浒传》后没过几年,在75岁时染病而死,被就地安葬。
数十年后,他的孙子施文昱家道炽盛,才将祖父的著作刻印。
高儒《百川书志》记载:“《忠义水浒传》100卷。钱塘施耐庵的本。罗贯中编次。”嘉靖四十五年,郎瑛在《七修类稿》中也说:“此书(水浒传)为‘钱塘施耐庵的本’。”
《三国演义》的作者罗贯中,被认为是施耐庵的弟子。
罗贯中的生卒时间,约在公元1330年至1400年。他名罗本、才本,字贯中,号湖海散人。
罗贯中的父亲为丝绸商。他7岁开始在私塾学四书五经,14岁时因母亲病故辍学,随父亲去苏州、杭州一带做生意。
但是罗贯中对经商不感兴趣。在父亲的支持下,他到慈溪随当时的著名学者赵宝丰学习。其“湖海散人”称号,就含有漫游江湖、浪迹天涯之意。
大约在公元1345~1355年间,罗贯中来到杭州,与志同道合的评话艺人、杂剧作家,结为朋友,接受文学艺术熏陶。
明朝建立后,他放弃仕途,专心于文学创作。
先后著有小说《隋唐两朝志传》《残唐五代史演义》《三遂平妖传》《粉妆楼》《三国演义》。还参与了老师施耐庵创作《水浒传》。
此外还著有剧本《赵太祖龙虎风云会》《忠正孝子连环谏》《三平章死哭蜚虎子》等。
据史料介绍,在一次朋友的聚会上,施耐庵结识了青年才俊罗贯中。
而罗贯中也早就对施耐庵的人品与才学有所听闻,随即拜施耐庵为师。
共同的志向与性格爱好,使两人相见恨晚,从此肝胆相照,形影不离。
两人曾一同参加元末张士诚起义军,他给张士诚做过一段军政参谋,后也脱离张的军营。
古典名著《三国演义》,是罗贯中先生综合民间传说和戏曲、话本,结合陈寿的《三国志》、范晔《后汉书》、元代《三国志平话》、和裴松之注的史料,以及作者个人对社会人生的体悟创作而成。
现所见刊本以明嘉靖本最早,分二十四卷、240册。
清初毛宗岗父子又对此书做了一些修改,成为现在最常见的120回本《三国演义》。也是中国第一部长篇章回体小说。
罗贯中在创作完了这些作品以后,已是花甲老人。他为了出版这些作品,曾于明洪武十三年左右,从杭州来到福建,因为当时福建的建阳是出版业的中心之一。但是,罗贯中的出书目的未能实现。
罗贯中一生活了七十岁,在宋代民族英雄文天祥的故里庐陵(今江西吉安)逝世。
《西游记》作者吴承恩也是个仕途不畅、辞职落魄的县级官。
生活在公元1501年至1582年间的吴承恩,字汝忠,号“射阳山人”。
他出生于一个由学官沦落为商人家族。虽家境比较清贫,却自幼聪明过人,尤其喜爱神话故事。擅长绘画、书法,修炼得多才多艺。
《淮安府志》介绍说:他“性敏而多慧,博极群书,为文下笔立成”。
但吴承恩科考始终不顺利,直到中年才补上了个“岁贡生”。之后还有一段流寓南京,靠卖文谋生。
嘉靖三十年(1551年),他才得以出任河南新野县知县。
初步圆了仕途梦,吴承恩志得意满。在任期间,他修建行台察院,尊经阁,增修儒学,表彰贞节,并修建水利设施,留下不错的政绩。
晚年,由于母老家贫,已经退职的吴承恩再次担任浙江长兴县丞,不久又任潞安府通判。 嘉靖三十七年,他因受人诬告,怒辞官职,回到家乡归隐。从此开始着力撰写小说《西游记》。
由于官场失意,生活贫困,吴承恩加深了对封建科举制度、专制社会现实的认识,决意运用志怪小说的形式,来表达内心的不满和愤懑。
早在成为县官之前的嘉靖八年(1529年),他搜求的奇闻已“贮满胸中”,那时就有了创作欲望。
吴承恩自言:“虽然吾书名为志怪,盖不专明鬼,实记人间变异,亦微有鉴戒寓焉。”
《西游记》是以“唐僧取经”历史事件为蓝本,以民间传说和有关话本及杂剧为基础,经过艺术加工,反映明代社会现实的一部志怪小说。属于是中国古典小说中伟大的浪漫主义作品。
万历元年(1573年),《西游记》创作成书。吴承恩开始放浪诗酒,贫老以终。
而《西游记》在明代刚一问世,就被誉为“四大奇书”之一,在民间广为流传。明代刊本有六种,清代刊本、抄本也有七种,典籍所记已佚版本达十三种之多。
吴承恩的墓地,位于江苏淮安城东南的马甸乡二堡村,在大运河东堤东的南干渠东边。1974年深冬,吴承恩及其父吴锐之墓同时被盗。由于当时调查人员只见到《先府宾墓志铭》,未能见到吴承恩的棺椁,因此并不知吴承恩的墓已被盗掘。
1981年8月,淮安市政fu组织专人寻访吴承恩墓地,在马甸乡发现了刻有吴承恩官衔“荆府纪善”棺木前档板,也终于找到了吴承恩墓地。政fu请专业人员清理了墓穴,并将以吴墓为中心的一块三亩地征用,修建了吴承恩墓园。
1987年9月,吴承恩墓被淮阴市人民政fu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
小说《红楼梦》原名:《石头记》《金陵十二钗》《风月宝鉴》等,作者是广为人知的曹雪芹。
曹雪芹生活的年代,距今仅为二百多年,即1715-年至1763年间。
古人中姓曹的名人,除了曹操,可能就数曹雪芹了。
曹雪芹名沾,字梦阮,号雪芹,又号芹溪、芹圃。享有小说家、诗人、画家等头衔。
童年时期,他不仅得到祖母李氏溺爱,也得到父兄教育、师友规训。自己则在成长中博览群书,不断充实才学。
曹雪芹尤爱读诗赋、戏文、小说等文学书籍,同时还对戏曲、美食、养生、医药、茶道、织造等学问和技艺感兴趣。(“莫不旁搜杂取”)。
曹雪芹的曾祖母孙氏给康熙皇帝当过保姆;祖父曹寅曾是康熙帝的伴读和御前侍卫,后任江宁织造,兼任两淮巡盐监察御史。
曹雪芹的姑姑是平郡王王妃,王府小王爷福彭则是曹雪芹表兄。
在康熙、雍正两朝,曹家祖孙三代四人主政江宁织造达五十八年,家世富贵显赫,一度是南京第一豪门望族。
康熙帝六下江南,曹寅接驾四次。但曹雪芹出生较晚,没有见识到过康熙南巡盛事。
但曹雪芹曾在南京江宁织造府亲历了一段锦衣玉食、豪门子弟的“高档”生活。
每天园中游卧,“只和姊妹丫鬟们一处,或读书,或写字,或弹琴下棋,作画吟诗,以至描鸾刺凤,闲消日月···”
不料雍正六年(1728),他家因亏空获罪,突然被抄家,生活境况急转直下。
家门败落,曹雪芹随家人迁回北京老宅。后又移居北京西郊,靠卖字画和朋友救济为生。
据记载,移居北京西郊后,曹家生活陷入穷苦,“满径蓬蒿”,“举家食粥酒常赊”。
穷困生活,并没有使曹雪芹颓废。他靠坚韧不拔的毅力,历经十多年艰辛,终于创作出影响后世的文学巨著《红楼梦》。
乾隆二十七年(1762年),曹雪芹的幼子不幸夭亡,令他过度忧伤而病倒,自此卧床不起。乾隆二十八年农历除夕,因贫病无医而离世。
一代文学大师黯然死去,但他的作品《红楼梦》却得到举世公认。被誉为中国古典小说巅峰之作,中国封建社会的百科全书,传统文化的集大成者。
网络词条定义说,《红楼梦》“以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兴衰为背景,以富贵公子贾宝玉为视角,以贾宝玉与林黛玉、薛宝钗的爱情婚姻悲剧为主线,描绘了一批举止见识出于须眉之上的闺阁佳人的人生百态,展现了真正的人性美和悲剧美。可以说是一部从各个角度展现中国古代社会世态百相的史诗性著作。”
综上四位名著作者的坎坷经历,相比较而言,曹雪芹出身豪门,后来的生活却“天上地下”。晚年境况比较凄凉的,当属于这位善于编创悲剧的曹大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