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这里的“江南”指的是文化上的江南,我觉得有这么十五个城市:
很多人都在讨论江南的定义范围,以及江南的概念,争执不休也闹不清。
但江南的定义实际上很好理解,也相对是明确的。
江南,简单的说,就是三吴之地,吴郡,吴兴郡,会稽郡,相当于吴语区,吴越。
还有一个从会稽郡分置的鄣郡。
或者宋代之江浙,江南东路加两浙路。
鄣郡+大会稽的范围也和后来的江南东+两浙路十分近似。
这也是我比较认可的文化意义上的江浙定义,而非现代意义的江苏,浙江。
还有一种江浙的定义是长江,与浙水之间,类似于江淮,黄淮,这里暂且不论。
又以长江九江至南京段以东为江东。
所以文化江浙=现代文化江南=古代江东=吴越。
基本契合吴越方言的分布,吴语和吴语近支徽语加起来的地盘。
包括苏南,上海,浙江,皖南,赣东北。
以及南京,镇江,芜湖等非吴语的沿江淮语地区,以及少部分赣语地区如池州西部,景德镇等。
吴语方言地图
而最具典型意义的狭义江南正好又契合典型吴语主体太湖片的分布。
苏锡常沪,杭嘉湖绍甬,为水乡平原泽国的低地吴语。
为吴语区内分布最广,面积最大,最具代表性,互通程度最高的一片。
江南六大古镇乌镇,西塘,南浔,周庄,甪直,同里皆分布于这一地区。
明显就是由相似地理环境下所孕育出的地域文化,也代表了世人印象中的典型江南。
具备世人印象中的江南的典型特征。
三块平原分别基本是苏南平原,浙北杭嘉湖平原,浙东宁绍平原。
都是长江下游的冲击平原,太湖系近海水网洼地。
平原泽国塑造出的典型水乡文化,平原吴语。
小桥流水,以舟代步,河网纵横,湖荡沼泽密布,间有山岭。
除宁波沿海部分外都是典型的白墙黑瓦的江南建筑。
四季分明,夏有酷暑,冬有大雪,春有百花,时常烟雨濛濛,降水极多,气候潮湿。
立足于长江三角洲,钱塘江的冲击平原,倚靠大海,地理的发育形成与海洋关系密切,但海洋性文化不显著。
少数如杭州西部,湖州西部,绍甬南部为山区,宁波东部为群岛。
但也只是低山丘陵,舟山也只是天台山余脉向东北延伸没入海中形成,且与平原府城语言也基本一致可互通,文化也无太大差异。
属于同一州府,建筑,风俗等基本互相浸染趋同,内部民系来源也几乎一致。
事实是江南的概念结合明代以前的区划以及方言的分布就很明确,实际上就很好理解。
从古代行政区划以及语言,地形的分布都是正好契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