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4月27日,台湾女作家林奕含在家中上吊自杀,年仅26岁,一位冉冉上升的文学新星就此陨落。
此时,距离林奕含发表自己的处女作《房思琪的初恋乐园》不过两个多月。
在这本小说中,林奕含描绘了少女房思琪被补习班名师李国华诱奸最终发疯的故事,一经面世,便引起了台湾省的轰动。
而更引人注目的是,这本书的扉页上写着这样一句话:改编自真人真事。
书中的房思琪,正是林奕含的缩影。
年少时被补习班老师陈星性侵后,林奕含患上了严重的抑郁症,经历了多番治疗后仍不见好转。
绝望的林奕含,为了让世界不再出现第二个房思琪,决定写下自己的经历来警醒整个社会。但她却没能救赎自己,在写完书后不久便自杀身亡。
一、医生世家,前途无量
1991年,林奕含出生于台湾省台南市的一个医生世家,自幼家境富裕。父亲林炳煌是台南知名的皮肤科医生,以医术精湛、收费低而享誉全岛,母亲也接受过高等教育。
在这样一个书香门第长大的林奕含,也没有辜负父母的期望,是家长眼中不折不扣的“别人家的孩子”。
高中阶段,林奕含就读于台湾台南女子高级中学数理资优班,曾经获得全台数学科展第一名。
同时,热爱文学的她还参加了学校的青年社,参与编写校刊,展现了过人的文学天赋。
2009年1月,读高三的林奕含参加了学测,获得台南女子中学唯一的一个满级分,还得到了媒体的专访。
当时的媒体称她为“满级分漂亮宝贝”,将她无限美化。
按照这样的人生轨迹,林奕含的命运似乎变得十分清晰。
她或许会走上文学道路,成为一个著作等身的知名作家;也可能继承父亲的衣钵,成为一名一约难求的名医。
不管走哪条路,这个被命运垂怜的孩子,似乎都拥有一个无比光明的未来。
但事实却并非如此。高中二年级,林奕含便患上了忧郁症,需要定期去医院接受治疗。
高考时,林奕含考上了台北医学大学医学系,但入学仅仅两周后,便因抑郁症状恶化而退学。
此后,她曾经三度自杀未遂。
2012年,重新参与高考的林奕含,考上了台湾政zhi大学中国文学系,可是热爱的文学专业也未能支撑她走下去。
她整夜无法入睡,白天只能喝咖啡勉强提神。
大学三年级时,因为抑郁症,林奕含再一次选择了休学。
林奕含对自己的遭遇闭口不提,因此父母一直不明白一向优秀、听话的女儿为何突然得了抑郁症,性情大变,只能猜测是学业压力过大导致的。
直到《房思琪的初恋乐园》这本书出版后,他们才了解到女儿究竟有着怎样的痛苦过去。
可是为时已晚,惨痛的回忆在林奕含的心中埋藏了多年,已经生根发芽,再也无法抹去了。
二、名师诱奸,留下阴影
2017年2月,林奕含的处女作《房思琪的初恋乐园》出版,引起台湾社会一片轰动。
从书名上来看,这本书像是一本描绘少女美好初恋的青春小说,但它的内容却十分沉重,令每个读者都感到窒息。
小说的主角房思琪,是个热爱文学的少女,家境优渥、容貌姣好。
她崇拜自己的补习班老师——饱读诗书的李国华。但李国华却以文学为幌子,对她实施了长期的性侵。
绝望的房思琪试图寻求家人、朋友的帮助,但父母却不相信、不理解她,最终房思琪在山中发疯,被送入了精神病院。
林奕含去世后,她的父母通过出版社发布了一则声明:“女儿这些日子以来的痛苦,纠缠着她的梦魇,也让她不能治愈的主因,不是抑郁症,而是发生在8-9年前的诱奸。《房思琪的初恋乐园》,是女儿在年轻时,被一个补习班名师诱奸后,引发痛苦忧郁的真实记录和心理描写。书中的女主角,思琪、晓奇、怡婷等人,都是女儿一人的亲身遭遇,但她为了保护父母和家庭,才隐晦分写。她写书的目的,是希望社会上不要再有第二个房思琪。”
至此,林奕含的过去才完完整整地展现在人们眼前。
2007年前后,林奕含正值初升高的关键阶段,学业压力很大。
林父为女儿找来了自己的好朋友、有着“补习教育的马英九”之称的补习名师陈星。
陈星又名陈国星,毕业于台大中文系,投身补习行业已有二十多年,年收入达一千多万,是不折不扣的成功人士,在当地非常有声望和地位。
林家和陈家的关系一直很好,林奕含和陈星的女儿年龄相仿,自幼便一起长大。
因此,林家对陈星十分信任,将女儿放心地交给了他,没想到这一举动却将女儿亲手推进了深渊。
在补习班中,陈星总是对林奕含另眼相待,还经常夸奖她聪明,给她单独开小灶。
林奕含将此事告诉父母,父母却没有多想,只认为是女儿表现优秀,得到了老师的嘉奖。
直到一次补习后,陈星给林奕含倒了一杯牛奶。
喝下牛奶后,林奕含很快便不省人事,等到她醒来,才发现自己已经被陈星性侵了。
此时的林奕含不过16岁,她惊慌失措地想要报警,但陈星满不在乎地对她说:“你去告,你大胆去告,只要你敢告,我让你全家身败名裂。”
被陈星言语恐吓的林奕含,害怕会影响自己的家人,尤其是盛名在外的父亲,只能默默一个人承受这一切。
在《房思琪的初恋乐园》中,林奕含从13岁少女房思琪的视角写起,对自身的遭遇进行了详尽的描述。
书中充满了大段的心理描写,令人仿佛置身于房思琪的处境中,喘不过气来。
房思琪第一次被强暴时,只有13岁。
强暴她的人,是她一直尊敬、崇拜的长辈,自己的补习班老师李国华。
这个道貌岸然的伪君子以爱的名义,诱奸了年幼的房思琪,也毁掉了她的一切。
房思琪反复地在日记中质问自己,“为什么是我不会?为什么不是我不要?为什么不是你不可以?”
被诱奸后,这个年幼的女孩子无法摆脱自己的羞愧感,一遍遍地后悔着自己没有更直接的拒绝,或许这样就可以避免自己的不幸。
可是实际上,我们都知道,错的不是她,而是诱奸她的人。
为了控制房思琪,李国华反复地说,这是老师爱你的方式。
他用爱的名义美化自己的兽行,以此来诱骗房思琪。
“这是两个互相喜欢的人能做的最极致的事情。”“我要在你身上发泄生活的压力。这是我爱你的方式。”“你可以责备我走太远,你可以责备我做太过,但是你能责备我的爱吗?你能责备自己的美吗?”
房思琪无法直面被性侵的痛苦,只能选择相信他的话,用“爱情”来麻痹自己,美化这段扭曲的关系。
在日记中,她这样写道:“他说,这是老师爱你的方式,我心想,他搞错了,我不是那种会把阴茎误认成棒棒糖的小孩。想了这几天,我想出唯一的解决之道了,我不能只喜欢老师,我要爱上他。你爱的人对你做什么都可以不是吗?”
可是,这样的自我欺骗却无法真正说服房思琪。
她也想过寻求父母的帮助,试探着将自己的遭遇告诉母亲,可是并没有得到理解。
父母的嗤之以鼻,彻底击碎了这个小女孩的自尊心、她的勇气、她的所有希望。
“思琪用面包涂奶油的口气对妈妈说:“我们的家教好像什么都有,就是没有性教育。”
“妈妈诧异地看着她,回答:“什么性教育?性教育是给那些需要性的人。所谓教育不就是这样吗?”
思琪一时间明白了,在这个故事中父母将永远缺席,他们旷课了,却自以为是还没开学。
“听说学校有个同学跟老师在一起。”
“谁?”
“不认识。”
“这么小年纪就这么骚。”思琪不说话了。她一瞬间决定从此一辈子不说话了。
与书中的房思琪一样,被性侵后,年仅16岁的林奕含努力过、抗争过、自我欺骗过,可最终她仍然无法救赎自己。
痛苦不堪的她曾经三次尝试自杀。
第一次选择了割腕,被父母及时发现送到医院,救回了一条命;
第二次她吃了安眠药,同样被救下来了;
第三次她尝试跳楼,还没跳下去便被制止。
父母将她送去各个医院的精神科治疗,但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下,抑郁症是不被人理解,甚至是被污名化的。
在台南上学的林奕含,每周二都要远赴台北进行心理治疗,只因身边的人都告诉她,必须去一个没有人认识她的地方治疗,不然会影响她的名声。
而她的学业也因抑郁症受到了极大的影响。
在政大中文系念书期间,林奕含的抑郁症状恶化了,常常发作解离,即精神分裂。
她经常失去意识,醒来的时候发现自己一个人独自站在大街上,而自己却完全无法控制。
最令她伤心的是,最热爱文学的自己,在发病时却失去了阅读的能力,连最简单的文字都看不懂。
在一次期末考试前,林奕含因生病无法参加,请医生开了一张抑郁症的诊断证书,向老师请假。但她的系主任和助教看到了,却并没有当一回事。
助教对她说:“精神病的学生我看多了,自残啊,自杀啊,我看你这样蛮好、蛮正常的。”
而系主任则冷漠地问她:“你从哪里拿到诊断书的?”
在他眼里,诊断书只是林奕含用来逃脱考试的借口罢了。
由于周围人对抑郁症的不理解,林奕含越发痛苦。
在后来的一次采访中,她说到:“没有人知道我有多不甘心,这个疾病剥夺了我曾引以为傲的一切,与父母亲密无间的关系,一帆风顺的地爱,朋友一个个离去,我甚至没办法念书,而我多么地想要一张大学文凭。”
好在,2014年,她遇到了自己后来的丈夫,也是自己真正的初恋——冯玄烨。
这个人理解她的一切,能与她感同身受。
在丈夫面前,林奕含无需隐藏自己这段悲惨的过去,可以真正地做自己,勇敢地展现自己的脆弱与痛苦,而不会承受来自他人的恶意和指指点点。
2014年,在冯玄烨的陪伴下,林奕含曾经来到一个援助妇女的基金会寻求帮助,打算补告陈星。
可是,基金会却表示此事缺乏证据,且年代久远,难以立案。
在与陈星谈判的过程中,陈星的妻子谢玉如甚至指责林奕含破坏他人家庭:“都知道陈老师有老婆了,为何还爱上老师?”
在寻求律师帮助时,律师也表示,由于当时林奕含已经年满16岁,又没有确切证据证明陈星的强迫行为,很难给他定罪。
就这样,陈星这个衣冠禽兽逃脱了法律的惩罚。
三、以文抗争,坎过不去
即使法律没有还林奕含一个公平,但这个坚强的女孩子从未彻底失去希望。
她仍然在努力地与命运抗争着,盼望着美好能降临在自己的身上。
从她社交媒体的照片来看,她总是面对镜头,露出甜美的微笑,好像不愿意让自己身上的阴霾沾染到身边的人分毫。
2016年,林奕含与冯玄烨结婚了。
在婚礼上,林奕含面对着众多的宾客,坦白了自己的抑郁病史。
在这个人生最珍贵的时刻,她希望能通过自己的演讲,让社会对抑郁症的污名化能够少一些。
在她的致辞中,有这样一段话:“如果今天婚礼我可以成为一个‘新人’,我想要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我想要成为一个对他人痛苦有更多想象力的人……我想要成为可以实质上帮助精神病去污名化的人。”
可以看出,对于林奕含来说,婚礼似乎意味着她新的人生的开始,她抱着满腔的希望,希望自己以后能变得更好,好好照顾自己的丈夫,把他养胖。
可是,现实远比幻想残酷,在黑暗中蛰伏一生的人,如何能坦然面对光明呢?
面对着幸福的婚姻,林奕含却感到无比的自卑,在她心里,那个肮脏、堕落的自己,配不上这样纯洁、明媚的爱情。
她也意识到:“我突然发现我对丈夫做的最残忍的事情就是让他明白,身为重度精神病患的伴侣,他无论如何都无法使我真正幸福。”
结婚前后的那段时间,林奕含动了写作的念头。
虽然法律无法制裁陈星,但她至少还有一支笔,还可以写作。
她想写一本书来记录自己的故事,来警示每一个家庭,一定要关注孩子的身心健康,要正确地教育孩子什么是“性”,要保护好每一个无知的孩子,让房思琪这样的悲剧少一些。
写《房思琪》这部书期间,林奕含承受了巨大的痛苦。
书上的每一个故事、每一处细节,都是她的亲身经历。
将这些故事写作文字,就相当于揭开自己的陈年伤疤,将自己最脆弱、最不堪的一面公之于众,需要莫大的勇气。
林奕含每天早早起床、打扮,来到熟悉的咖啡厅写作,可每天都会经历一次情绪的循环——崩溃、大哭,整个人犹如跌入谷底。
在极度痛苦的情况下,她仍然坚持每天写作8小时,只为用自己的故事警醒所有人。
这本书,某种意义上来说就像是这个不幸的女生留给世界的诀别信。
为了完成它,林奕含反复咀嚼自己的惨痛回忆,抑郁症变得更加严重了。
很多人在读这本书时,因内容过于沉重,无法一次性读完,需要经常停下来喘口气才能继续读下去。
而林奕含却说:“很多读者来跟我说书看得太难过了,看不下去。我真羡慕她们。多么幸福啊,看书都看不下去,可这是我走过的人生。”
可是,随着这本书的走红,许多不解、怀疑的声音也传来。
人们在网上质疑她的故事,甚至还将她说成是一个“年纪小的小三”、“破坏别人家庭”、“自取其辱”。
在流言蜚语的影响下,林奕含崩溃了:“没有人要听我讲内心那个很庞大的骚乱、创伤、痛苦。没有人知道我害怕睡觉、害怕晚上,害怕阳光、害怕月亮。”
在新书出版后的两个多月,绝望的林奕含选择了在台北的家中上吊自杀,结束了年轻的生命。
自杀前,她因心理问题已经与丈夫分居一个多月了。
一直联系不上妻子的冯玄烨回到住所,发现了妻子早已冰冷的尸体,在做笔录时忍不住痛哭失声。
在林奕含死后,一直躲着不出面的陈星被迫出来发声。
但这个无耻之徒却大言不惭地否认自己是个“狼师”,狡辩称在林奕含准备上大学时,自己与她“确实交往2个多月,父母得知后要求分手,才结束这段关系。”
台湾台南地检署深入调查4个月,但由于证据不足,最终对陈星不予起诉。
这个衣冠禽兽,如今仍然逍遥法外,而那个被他毁掉一切的少女,却再也见不到太阳了。
林奕含的悲惨经历令人同情,也值得我们深思。
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性教育是不可缺失的。
我们要对孩子进行性教育,就是要让孩子学会保护自己,即使受到伤害也能勇敢说出来,而不是讳疾忌医,避而不谈,任由事情发展,最终酿成不可挽回的结果。
林奕含的自杀同样警示着我们,在这个社会中,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做参与者,而不是旁观者。
当房思琪这样的悲剧出现时,我们不应该谴责这些可怜的女孩,用流言蜚语肆意伤害她们,而应该多一些理解和包容,原谅她们的胆怯,原谅她们的默默忍受。
有错的、应该被永远绑在耻辱柱上指指点点的是那些犯罪者,而不是这些无辜受害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