蔺相如是战国时期赵国著名政zhi家、外交家。对于他,大部分人应该挺熟悉的,毕竟当初语文课本上的“完璧归赵”、“渑池之会”和“负荆请罪”可是精彩得很。从小的时候,他在我心目中就是一个有着超凡的胆识和出色的外交才能的大臣。
不过,在功成名就之前,这么一位连秦王都为之而胆寒的睿智文臣,却是曾寄身于太监门下。其实仔细看一看,几乎所有有过大成就的人,其人生都不是一帆风顺的,蔺相如也一样。
蔺相如出生在战国时期,那个时候,中国的选官制度还不太成熟,国家行政大权基本都控制在贵族手中,国家的绝大多数官职也都由贵族子弟担任,平民百姓别说当官治理天下了,就连参政议政的机会都没有。
到了秦汉,国家才开始指定一些真正有才干的人到地方去任职,后来又出现了“举孝廉”。到了魏晋时期,又出现了“九品中正制”。直到隋炀帝杨广开创“科举制”,此后唐朝又不断予以完善,这样才为以后的普通百姓实现读书做官、治理天下的梦想,奠定了制度上的基础。
从以上我国古代的选官制度来看,在春秋战国时期,要想从平民一跃成为当官的的,那简直是难于上青天。那么,没有科举制,又是平民,还是想要做官,那要怎么办?
让贵族推荐呗,那会儿流行门客一词,门客就是一些达官贵人养在家中的有真才实学的人,春秋时期,养客之风盛行,每一个诸侯国的公族子弟都有着大批的门客,战国四公子就以养门客而著称。
成为某位贵族的门客,被他所赏识,进而得到举荐,这是最好的从平民成为官员的方法。
所以,蔺相如选择了这条路。他来到了一位名叫缪贤的宦官的府上,蔺相如找到他是有理由的。缪贤是当时赵王最为宠幸的宦官,在当时是一位权势很大的人物,他说的话赵王基本上都能听得进去。
就这样,蔺相如在缪贤的家中住下了,于是,闲来无事的时候,蔺相如就看书学习,当缪贤遇上什么紧急情况时,蔺相如也会及时地替他出主意,十分尽职地做好自己门客的本分。
让缪贤对蔺相如感激并大加赞赏的是在一次危难后,那个事件关系到缪贤的人生甚至生命,是蔺相如的一席话帮缪贤度过了危机。
当时赵王和缪贤都很喜欢精美的玉器。玉器这玩意儿,不仅让人赏心悦目,而且在当时还代表着一个人的身份和地位,以及这个人的修养。
一次,缪贤无意间得到了一块雕刻精美的玉璧,一般的小块玉器在当年的那个年代就很难得,那就更别说是这精雕细刻的大块玉璧了。于是,穆贤便把它奉为至宝,放在自己家中的密室之中好生地珍藏着。
但不巧的是,这件事不知怎的被赵王知道了,你说他赵王身为主子,都没这么好的宝贝,你一个宦官却私藏起来了?也罢,只要你叫出来我就不计较了。于是赵王向缪贤索要那件玉器。
缪贤却是舍不得,这人还真是爱玉如命啊,最后竟然无视王的命令,拒不上交了!这下赵王可是不满得很,于是他带着人马直接上门,好你个奴才,不给我就自己“拿”了!就这样,玉璧最终还是被赵王给翻出来了。
这件事当然不会就这样过去,缪贤这可是大不敬,虽然赵王拿到玉器了,但该治得罪还是要治。
这下缪贤可真是给吓坏了,他火速收拾东西,想逃亡燕国。此时玎珰一声响,主角蔺相如登场,问他,你为什么偏要去燕国。
缪贤说当初燕国的国君对他挺好的,还握着他的小手跟他乐呵地谈天说地。而蔺相如却是一针见血地指出,那是人家打狗看主人,赵国强,燕国弱,人家看你是赵王面前的大红人才这样的,你可别会错了意。
然后蔺相如还给缪贤出了主意,让他把自己绑起来,再背上斧头,亲自去赵王那儿请罪(这个套路有点熟悉,后来的廉颇莫不是从这学过去的?)。
这样一来,已经得了玉器的赵王火气已经消得差不多了;二来,看到缪贤真心实意的悔过,毕竟也是自己曾经信任的人,赵王肯定会原谅他的。
缪贤穷途末路,只好孤注一掷,按着蔺相如的方法去见了赵王,没想到,赵王竟然还真的就原谅了自己,不再对自己之前的行为进行追究。
这件事情过去没多久,就出了一件历史上著名的事端,在当时让人谈“秦”色变的秦王听说赵国得到了楚国的和氏璧,眼馋了,还假惺惺地提议,说要拿十五座城池来换。
赵国一众人等也不是傻子,深知这和氏璧一送出去,不仅没了,这城池估摸着也是得不到的,但是秦国实力这么强,又是惹不起的主,一时之间,事情就这样陷入了僵局。
此时,缪贤主动站了出来,向他推荐了蔺相如,自从上次的事件后,他对蔺相如是十分的信任,相信他有才能,也有气魄,于是他将蔺相如推荐给了赵王。
之后,自然是蔺相如出使秦国,成功解决了这段危机,并留下了“完璧归赵”的美名。也因此,蔺相如从一位寄身于宦官手下的门客,转而成为了赵国的头牌外交家,官位上也是破格提拔,连升N级,并最终成为赵国上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