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天是下着雨,她打着一把雨伞,人瘦得还不到八十斤。”
这是导演王扶林第一次见陈晓旭时的场景。
她人比黄花瘦,弱柳扶风般走来,宛如是真的黛玉活了过来。
她颇有才情,身形娇弱,和书中的黛玉别无二致。
可唯有一点,就是长相没有书中描写的那样惊艳。
陈晓旭自己也说:“我长相、演技都不如别人,就是性格和林黛玉太像了”
王扶林心中颇为纠结,这样的气质形态,不要她演林黛玉实在可惜,
可要演的话,能演好吗?她能信服观众吗?
他咬了牙才下定决心选了陈晓旭,谁料如今人们说起《红楼梦》,都只服87版,
说起林黛玉,还得是陈晓旭。
01 和林黛玉合二为一
说来有点奇妙,盈盈弱质的陈晓旭竟是个土生土长的东北老妹。
1965年出生在辽宁省鞍山市,一个艺术氛围浓厚的家庭。
她的父亲是鞍山京剧团的导演,母亲是一名舞蹈老师。
可见正是这样有格调的家庭环境,才使她身上那份诗人气质得以保留。
也得亏是父母的普通话标准,她才没落得一嘴“大碴子味儿”。
林黛玉右一
陈晓旭一向喜欢优美的,诗意的事物,所以对父亲研究的什么《野猪林》《空城计》不来电,一心扑到了母亲教授的芭蕾上。
这姑娘虽然看起来柔柔弱弱,内心却犟得很,不甘于平庸。
她对自己从来都是高标准,严要求,这点和黛玉一样,做什么也不肯落了俗套。
年仅12岁时,陈晓旭就已经可以做白毛女倒踢紫金冠的高难度动作。
本以为在芭蕾上下的功夫深,至少能考个省级院校,
谁料她过五关斩六将,却栽在了政审上。
那个年代,生长在这样成分的家庭,注定是无缘艺术教育了。
陈晓旭是那样要强的人,梦想破碎,她受的打击可想而知。
彼时她虽只有14岁,心智与文采却已经非常成熟。
1979年,她怀着一腔愤懑挥笔写下一首小诗——《我是一朵柳絮》,并发表在杂志《青年诗人》上。
曹雪芹曾在《红楼梦》里写林黛玉是“堪怜咏絮才”,陈晓旭竟真真就写下首咏絮的诗。
这样的巧合属实有点妙不可言,不可言说了。
陈晓旭的粉丝也称自己为“柳絮”,算是对她的高度认可与总结。
之后她只能放弃舞蹈,转战表演。
先是加入鞍山话剧团做报幕员,暗自用功学艺寻找机会,终于在三年后接到了人生中第一个角色——刘大妹。
虽然陈晓旭版的刘大妹不算出彩,但万事开头难,起码她了解拍戏是怎么一回事儿了。
没过多久,《红楼梦》的选角信息就传遍了全国的大街小巷。
与平常不同的是,《红楼梦》在全国范围海选,不仅限科班出身,在当时这简直是个创举!
陈晓旭知道后理所当然的心动了,甚至是有些激动。
作为一个文学爱好者,她早就熟读过《红楼梦》,
于是当即下决心,一定要拿下林黛玉。
她精心挑选了自己的一张生活照,并在照片背后附上自己作的那首小诗寄给了导演王扶林,连同一封自荐信。
果然,气质不俗的陈晓旭在一众人选中脱颖而出,瞬间抓住了王扶林的眼睛。
他说,“林黛玉的演员本身应该是个诗人”。
王扶林是个敢想、敢做,有眼光,有魄力的人。
他把所有面试通过的演员都集中在一起,放在圆明园里统一参加培训与选拔,还让他们自己来选想演的角色。
放到现在那不就是选爱豆的创造营吗,可见这个想法有多超前。
年轻的男孩女孩们聚在一起,学礼仪学乐器,学书法学诗词,个个都长了不少本事,可个个都不确定自己到底演哪个。
只有陈晓旭一门心思只琢磨黛玉,
她说“我就是黛玉,如果我演了别人,观众只会觉得黛玉在演另一个女孩。”
拍摄期间陈晓旭也彻底人戏合一,即使在镜头外她也仍如黛玉般待人接事,眉眼里总透着一股灵动的戏谑。
甚至同剧组的“宝姐姐”王莉,也会像戏里一样又爱又恨地掐她脸蛋。
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的一群人成日聚在一起。
陈晓旭日后回忆起来也说,这是人生中最美好的一段时光。
02 商场掉下个“林妹妹”
自《红楼梦》播出以来,林黛玉的形象深入人心。
当时人人都觉得就算离开了红楼梦,搬出了“大观园”,她也会一直是这样的娇滴滴使性子的小女孩。
谁料因缘际会,她竟一脚踏进了商界,摇身一变成了董事长。
《红楼梦》播出后获得了极大反响,一举成为中国电视史上最风行的电视剧,前后轮播了700多次。
21岁的陈晓旭和众人一起吃了散伙饭,撤出了场地,心里不免空落落的。
任谁都知道,她往后不论再演什么,也跳不出这个林妹妹了。
离开剧组后,陈晓旭却没有从黛玉中走出来,也不想走出来。
好在毕彦君接住了天上掉下来的林妹妹,没让她吧唧一下掉地上。
毕彦君和陈晓旭是鞍山话剧团的老相识,两人相交甚笃,一直书信来往。
早在陈晓旭竞选林黛玉的时候,毕彦君就已经在她心里占据了一席之地。
他年轻,有才华,曾帮着她一起解读《红楼梦》,一起琢磨林黛玉,两人早就情根深种。
拍摄结束后,二人得以聚在一处,感情日浓,很快就扯了证。
本以为此后你侬我侬,是一辈子的幸福浪漫,谁料起初的美好只是昙花一现,不多时就谢了。
陈晓旭曾经自嘲过自己太事儿,太自我。
事实也确实如此,当时已年过三十的毕彦君事业正在起步阶段,大事小事忙的焦头烂额,
回家还要应对妻子捉摸不透的小情绪,任谁都招架不住。
没坚持多久,这段婚姻就告破了。
离了婚的陈晓旭年仅23岁,事业和婚姻的大起大落没在她脸上留下什么痕迹,却改变了她对生活的看法。
生活的前提是生存,再仙儿的人也得吃饭才行。
80年代末的北京正经历着轰轰烈烈的改革与建设,陈晓旭掂量着自己积攒的几万片酬,不知该做些什么才是对的。
八十年代末正是“出国热”,陈晓旭也想趁机去美国看看,就在家苦练了一阵英语。
谁料老美不看《红楼梦》,她竟被拒签了,没办法只能先飞德国,再想办法转签。
独在异乡为异客,无奈陈晓旭在德国语言不通,饮食不惯,只坚持了三个月就匆忙跑了回来,再也不乐意出去了。
打消了出国的念头,陈晓旭又听朋友建议把目光投向了打得火热的股票市场。
她把自己仅有的几万块都买了原始股,在那个白目的年代,这样的见识和魄力实属难得。
于是,单靠炒股的钱,陈晓旭就成了第一批富起来的人,
当初投进去的几万块,眨眼间翻了好几翻。
这笔钱在当初可不是个小数目,她犹豫再三,还是要投在实企。
那时候人人都是摸着石头过河,拼的就是胆量。
陈晓旭看中了广告行业,正赶上长城广告公司急着招加盟,她就拿着钱去了。
谁料对方看她竟是林黛玉,又带着这么大一笔加盟费,当下拍板让她做总部经理,
她完全没有商业概念,竟然凭直觉就大着胆子签了字。
没有做广告的经验,更没有做经理的经验,
陈晓旭的事业比别人红火,全凭“林黛玉”的头衔保驾护航。
在招商最艰难的时候,有一家快要倒闭的药厂慕名而来,声称“我相信林黛玉不会骗我的。”
果然,靠着陈晓旭的努力和她个人的名气,这家药厂竟然起死回生了!
就这样,长城广告公司的名头越来越响,总部一时间门庭若市,生意往来不绝,
大多合作商都是冲着“林黛玉”来的。
于是在1996年,陈晓旭干脆带着客户成立了自己的公司——世邦广告公司。
世邦在陈晓旭的带领下飞速发展,稳步前进,要说她只是歪打正着,瞎猫碰上死耗子谁都不能信。
可她始终只说自己不懂广告,唯一做的就是约束下属诚信经营,保证人才引进,知人善用。
作为老板,能做到这两条就已经推开了成功的大门。
现如今,世邦更是成了北京最具实力的传播集团之一,年营业额高达两亿,
他们的合作商更都是些行业领军品牌,耳熟能详的就有移动、李宁、五粮液、金六福、修正药业、伊利、优酷等等。
2004年到05年,陈晓旭先后被评为“中国30位杰出女性广告人之一”和“中国经济年度风云人物”。
当初投下几十万竟换来了这样巨大的成功,她自己也没有料到。
三十出头的年龄已经身价过亿,普通人想都不敢想的事儿,她竟然并不满足,心里还是惦记着林黛玉。
一次,她在访谈节目《艺术人生》中说:“比起董事长、成功女性这个称呼,她还是更喜欢听到别人喊她林黛玉。”
03 遁入空门
二十世纪接近尾声的时候,34岁的陈晓旭陷入了关于生命短暂,时光荏苒的恐慌中。
曾经和好友们欢笑打闹的花样年华已不在,
望着镜中美人颜色渐衰,看着年迈父母遍生华发,她敏感纤细的心肠狠狠被刺痛了。
恰在这时,她听到了朋友车上播放着净空法师讲解的《无量寿经》。
净空法师是在佛学界很有名的大师。
他的很多著作,包括讲解的佛经都是关于极乐世界。
这种理念正中陈晓旭的要害,她不就是想求个更精彩的人生嘛!
两个月后,听说净空法师要在新加坡讲经,陈晓旭立即赶了过去,当场就要拜师。
皈依后,陈晓旭正式踏上了长达七年的学佛之路。
期间她抛下了市值过亿的公司,带着现任丈夫郝彤一起出了家,潜心修行,不问世事,
每天念经修禅,为众生忏悔祈福,充实而平静的生活。
2007年2月份,人们还没从林妹妹转型成商业女强人的励志故事里缓过神来,就听说她出家做了尼姑,法号妙真。
这还不算,在正式剃度出家的三个月后,又忽然爆出了陈晓旭离世的传闻。
消息刚传出时,没人相信这是真的,所有人都信誓旦旦的出来辟谣,
谁料第二天她乳腺癌晚期不治身亡的事儿就被实锤。
人们这才知道,原来幽居在寺里的“林妹妹”,可能已经很久没和外界联系了。
其实早在陈晓旭去世前一年,她就愈发觉得自己身体不对劲,
姨妈王元凤还多次见她不经意间拖着右胸,
家人见状劝她去医院看看,可陈晓旭这个犟骨头不当回事,实在疼得没办法了,才去抓几副中药回来喝。
然而,即便抓回来的中药根本不起作用,陈晓旭也只是认为中医见效慢所致。
有一次,陈晓旭右胸实在疼到难以忍受,这才去医院检查,
结果出来后,所有人都难以置信,陈晓旭患有乳腺癌!
医生告诉她病情非常严重,癌细胞已经扩散至全身,需要立刻住院接受治疗才能延长寿命,
可固执的陈晓旭还是选择回家吃中药,
就这样,她的身体一天不如一天,心急如焚的家人甚至将北京医生请到深圳为她治疗,
可即便自己瘦成皮包骨,一条腿已动弹不得,陈晓旭依然不接受诊治,等终于妥协想动身去美国治疗时,早就为时已晚。
2007年5月13日,陈晓旭因患乳腺癌在深圳去世,享年41岁,
临终前,家人都陪伴左右,走的很安详。
按照陈晓旭遗嘱,家人宣布要帮她创立陈晓旭基金会,创始基金为5000万,其中的1000万来自陈晓旭遗产,其余4000万由净空法师捐赠。
然而当半个月后,记者再次追问起此事,陈晓旭妹妹陈晓阳却告诉记者,净空法师总是联系不上。
此后,陈晓旭基金会成为了空谈,再也未被提起过。
而当年被盛传的万亿家产,陈父则表示,陈晓旭的家产根本没有净空法师所说的2个亿,且当初说好要成立慈善基金的善款还在净空法师手中。
这篇新闻一经发布,立刻引起了轩然大波,很多人认为,净空法师之所以瞒着陈父陈晓旭去世的消息,是为了转移其资产,
否则,净空法师当初宣称的2个亿家产,为何最终只留下了一栋别墅?
随着人们关注点的转移,陈晓旭开始逐渐被世人忘记,只有粉丝还在谈论她的死因。
有人说是中医害了她,因为她太相信中医,身体不舒服只是开了几副中药,才把早期拖成了晚期。
又有人反驳西医也不一定能治好,癌症谁也没有必胜的把握。
事实上陈晓旭不接受西医的核心在于,她是一个追求完美的人,再加上信佛,
即使是死,她也要完美的死去。
可这种观念对生命、对亲人是完全不负责任的,
心似浮云常自在,意如流水任东西。
陈晓旭一生的选择,可以总结为四个字:随心而动。
不断地跳出舒适圈,不免的要给她贴上勇敢的标签。
但在以人为本的生存理念里,完美要抨击她对生命的亵渎。
至此,我们既要学习又要引以为戒。
学习她不遗余力的追求自我和完美,摒弃她将生命置之度外,忘我的自我主义。
对自己负责,对生命敬畏才是人生轨迹的最终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