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公望的《富春山居图》被烧成两段的前半卷,篇幅比较小,被称之为《剩山图》,现藏在浙江省博物馆。 另半卷是藏在台北故宫博物院的后半段,篇幅更长,比较完整,被称为《无用师卷》。
![](http://gongchang.jiangzi.com/uploads/ueditor/php/upload/image/20200623/1592919567801898.jpeg)
富川山居图
《无用师卷》和《剩山图》描绘的是黄公望晚年山居的景色,有春明村、庙山、大岭及富春江等一带的山川景致。画中有坡陀沙岸,房舍散聚,以及冈陵起伏,山势层层叠叠,林木交错。景物排列疏密有致,墨色浓淡干湿并用,极富于变化。皴画山石皆用披麻皴法,运笔时快时慢,线条有长有短且不平行排列,所以有巧妙的交错组合。
![](http://gongchang.jiangzi.com/uploads/ueditor/php/upload/image/20200623/1592919594961761.jpeg)
《富春山居图》画面上山峦起伏,平岗连绵,层次丰富,神采焕然,生动展示了富春江一带林密蜿蜒,翠微杳霭的优美风光,其山或浓或淡,皆以平而枯的笔法勾皴,远山及洲诸以淡墨抹成,水纹以浓枯墨复勾,偶尔加淡墨,树干或没骨或几笔写出,树叶用横点、竖点、斜点,因用浓墨、湿墨,显得山淡树浓,整幅画卷把观者带进隐逸忘世、平淡天真的氛围中,这里有董源《夏山图》技法的影响,不只采用湿润的披麻皴,又加干笔皴擦和浓淡迷离的横点,把赵孟頫在《鹊华秋色图》中创造的方法又推向一个高峰,形成典型的元代宁静淡泊的山水画风貌,后世画家无不对此图顶礼膜拜。
本文来自网络投稿,仅供学习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该文观点仅代表原作者本人,本站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抄袭侵权/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1762202553@qq.com反馈,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 展开阅读全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