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以食为天”是一个汉语成语,出自《史记•郦食其列传》,指人民以粮食为自己生活所系,扩展为人民群众需要生产粮食等生活必须品的资源来维持生存。
![](https://pic9.jiangzi.com/20191025/97544524fb34225599bc1f9c0d78264a.jpg)
民以食为天下一句
“民以食为天”前后各有一句,它的上一句是“王者以民为天”,下一句是“食以安为先”。后来演变成“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安以质为本,质以诚为根”这句话了。
![](https://pic9.jiangzi.com/20191105/07cf63a762b0a741c542164a987de68a.jpg)
据《史记•郦食其列传》记载,楚汉之争时,刘邦被项羽困在成皋,刘邦想要放弃成皋,这时谋士郦食其劝刘邦道:我听说知天命者为王。王者以人民为天,而人民以食为天。对于老百姓来说,粮食是最重要的。现在楚国屯粮的地方叫敖仓,但楚军却没有派重兵坚守敖仓。假如大王派兵攻打敖仓,夺得楚国的粮食,那就等于争取了楚国的人民。这样一来,大王必然会扭转战局,打败楚军。
刘邦大大赞赏,于是派兵攻取敖仓,战局得到了扭转。郦食其的那句话在《汉书》中变成了“王者以民为天,而民以食为天”。
本文来自网络投稿,仅供学习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该文观点仅代表原作者本人,本站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抄袭侵权/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1762202553@qq.com反馈,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 展开阅读全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