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食节是为了纪念介子推。
介子推又叫做介之推、介推,后世将其尊称为介子,他是春秋时期晋国人,因为早年跟随重耳出逃时,“割股奉君”,后来结束逃亡后隐居山林,“辞官不言禄”,这样的精神深得后人的怀念,介子推死后就葬在介休绵山。晋文公重耳对介子推感到非常地愧疚,就把绵山改名为介山,还建设了寺庙来祭祀,所以就产生了“寒食节”,时间一般在清明节的前一天。
![](https://pic9.jiangzi.com/20220510/ccc9277fe05d0dad71362aaa2b219dc0.jpg)
作为春秋时期的贵族,介子推的言行,宵小之徒视之迂腐,然而这正体现了正道之义。介子推的行为并非忠君而是爱国,后世儒家就将其评论为“忠君之典范”,而成为了中国儒家传统观念里面大丈夫精神的渊源;黄庭坚赞叹道“士甘焚死不公侯,满眼蓬蒿共一丘”(宋·黄庭坚《清明》)。
![](https://pic9.jiangzi.com/content/20220510/c8f70729c0836061258e5023a76b25fd.jpg)
寒食节是中国传统节日,在夏历冬至后的105日,也就是清明节前的一两天,在这天是禁止烟火的,而且只能吃冷食,民间普遍认为寒食节起源于晋文公火烧介子推的故事。后来人们为了纪念介子推,就在那个月不生火,吃饭也吃冷的食物。后来一个月减少到了清明节的前一天,也就是“寒食节”。过节的当天,家家户户都要在门上插上柳枝、烧纸钱、在野外祭祀,吃冷饭等都是为了纪念介子推。但在后来的发展之中,人们也会在寒食节这一天纪念死去的亲人。
本文来自网络投稿,仅供学习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该文观点仅代表原作者本人,本站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抄袭侵权/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1762202553@qq.com反馈,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 展开阅读全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