兔儿爷灯笼起源于明代嘉靖年间人们祭拜月神的传统,原本是一种专供儿童祭月用的造像,而供奉结束后便会成为儿童玩具。明代纪坤在其《花王阁剩稿》中就曾记载:“京中秋节多以泥抟兔形,衣冠踞坐如人状,儿女祀拜之。”
自明清开始,兔儿爷逐渐从月崇拜的附属物中分离出来,成为了一种独立存在于祭月仪式中的形象,兼具神圣、世俗、祭祀与赏玩。人们依照传说中月宫里有嫦娥玉兔的说法,对玉兔进行了不断的艺术、人格乃至神化,用彩泥塑造出多种各具特色的兔儿爷形象,而它所象征的意义则是吉祥如意、兴旺红火、福禄双全。
兔儿爷影响到北京人生活的诸多层面,在其身上不但体现了节日生活、北京戏曲等民俗文化的流变,还体现出了老北京人的精神。典型的兔儿爷骑老虎的形象,因老虎的凶猛正好衬托出了兔儿爷的神通广大。
本文来自网络投稿,仅供学习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该文观点仅代表原作者本人,本站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抄袭侵权/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1762202553@qq.com反馈,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 展开阅读全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