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继承了清代的十进制户籍管理的制度,按照十户为一保,十保为一村镇进行划分管理。此后,根据各地不同的情况,保长的建立是灵活的。
保长相当于现在多大的官
保长即村长,一保约为一百户上下,只能称为职役,而不是官,过去户可不是现在的户口一家三口,大户人家几十口人。过去人口没现在多,地广人稀,通信不发达,保长的管辖范围很大。
保甲制的基本形式是10进位制。以后鉴于各地地理、交通、经济情况各异,在实行“新县制”时采取了有弹性的办法,规定“甲之编制以十户为原则,不得少于六户,多于十五户”。
保之编制以十甲为原则,不得少于六甲,多于十五甲”,“乡(镇)之划分以十保为原则,不得少于六保,多于十五保”。
早期,国民党十分重视国会议员候选人的来源,想通过保长制度来控制基层村落的同时,还能诞生出一些心里想着老百姓的,愿意也能够为老百姓谋求一点福利的议员。可惜最终的目标并没有实现。
本文来自网络投稿,仅供学习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该文观点仅代表原作者本人,本站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抄袭侵权/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1762202553@qq.com反馈,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 展开阅读全文 --